伊世顿与“幌骗交易”

Author: 小小梦, Created: 2017-03-21 10:06:07, Updated: 2017-03-21 10:22:19

伊世顿与“幌骗交易”

伊世顿贸易公司如何引发市场哗然?他通过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软件自动批量下单、快速下单,获利20多亿元,而这一切的初始资金只有700万元人民币。这使得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高频交易身处舆论漩涡。

  • 高频策略

    高频交易到底是什么?高频交易是否会操纵市场、影响价格?怎样通过高频交易快速获利?这一切神秘莫测,一时间让人望而生畏。

    与速度赛跑

    高频交易是程序化交易的一种,也是一类特殊的算法交易,其资金流动性很高,持仓时间极短,计算机不断地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极快的反应。以惊人的速度捕捉市场稍纵即逝的价格误差,这些都让高频交易锋芒过人。

    在期货、期权上高频交易应用的更为广泛,一些高频交易也出现在股票融券日内交易中。账户不大,交易量巨大是高频交易的特点。它填补了人为操作在速度上的限制。

    一般根据一定的交易模型生成买卖信号,并由计算机自动执行交易指令的过程,包括高频交易、算法交易、量化交易等多种交易形式就是程序化交易,他的定义更为宽泛。

    沪上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,他表示,高频交易的逻辑比中低频模型相对直观,主要利用速度优势和价格偏差获利。“高频交易是通过分析高频数据,来找到市场微观结构里瞬时的套利空间。”

    伊世顿的案件报道中写道,“该公司账户组一秒内最多下单31笔,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.03秒一笔。”

    速度,达到极致的速度已经是海外高频交易竞争的主要体现。“国内目前最先进、速度最快的海外软件大概在250微秒左右,海外的服务器已经达到一秒可以下单20万张,速度在10微秒以下。”记着从海外一家对冲基金投资经理陈理(化名)得知,国外高频已竞争到微秒、纳秒级别了,但是,国内服务器速度普遍较慢,远没有达到速度竞争的地步。

    海外高频交易除速度竞争激烈外,模型,以及输入策略编码的阶段已经不存在了。陈理说:“大型的公司速度占60%,技术占40%。机器人会学习物理、高等数学,根据书本中的逻辑,自行产生交易策略,程序模仿人类大脑,学会自己思考。”

    随着近两年量的不断增大,高频交易这种原来属于小众群体,开始慢慢壮大,有市场人士直抒己见:“中国市场的高频交易,明显还处在美国10年前的水平。”

    据分析,做市商策略、投机策略、执行策略和试探性策略是高频交易可概括出的四种交易策略。做市商策略即通过赚取买卖价差来获取利润。投机策略和试探性策略在国内都有团队在运作。执行策略用来执行大单,寻找最优价格成交。

  • 幌骗交易惹的祸?

    很多业内人士指出,伊世顿的操作手法很接近幌骗交易。实际上,除 绕开期货公司柜台风控的行为以及开立31个账户自买自卖涉嫌违规外,高频交易是否扰乱了市场有待商榷。

    什么是 幌骗者”(spoofer)和“幌骗交易”?通过假装有意在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,制造需求假象,企图引诱其他交易者进行交易来影响市场,是所谓的 幌骗者”(spoofer)。 “幌骗交易”(spoofing)就是通过虚假报价再撤单,即先下单,随后再取消订单,借此影响股价。通过这种“幌骗”行为,“幌骗者”可以在新的价格买进或卖出,从而获利。

    2010年5月6日发生在美股的“闪电崩盘”事件,是最著名的“幌骗交易”案例,导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瞬间暴泻近千点,美股市值蒸发近万亿美元。5年后,英国高频交易员36岁的萨劳,被美国司法部控告涉嫌“幌骗交易”,为了让自己能够以低价购买图利,即利用自动化程序,设下大量指数期货沽盘,推低价格后取消交易。

    试探性策略一般分为两种:一是捕捉其他的程序化策略或者投机策略。二是探测市场上有多少程序化交易在运行。陈理介绍,严格意义上,幌骗交易不能算作交易策略,但可以被视为试探性策略的一种。

对伊世顿高频交易案,某量化交易资深人士表示,“伊世顿案更细致的案情披露和处理情况,对行业的未来将影响巨大。我们担心接下来除高频交易以外,采用其他策略的程序化交易也会被牵连,所以最近我们格外谨慎,以往认为没有问题的交易也主动停掉了。”

  • 华尔街猎狼人

    有媒体在 2014年声言高频交易者是专门猎杀机构投资者的“华尔街猎狼人”,当时美国投资者才刚刚通过《Flash Boy》一书了解高频交易这一灰色地带;“猎狼人”在2015年冲入中国这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并大获其利,伊世顿获取的20亿暴利引发舆论哗然。(详见11月3日15版《解密伊世顿20亿暴利做市策略 部分机构转谋商品期货高频交易》)

  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,伊世顿案仍在发酵,部分高频交易业者除高频交易以外,已停止相关采用其他策略的程序化交易,担忧会被牵连。

    沪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量化交易资深人士透露,“据我所知,早先就有很多国内团队在做同样的策略,所以伊世顿的高频交易手法在技术上并没有特别领先之处,不过现在大多已收手。但伊世顿作为外资,是交易速度最快、赚得最多、最胆大妄为的一个。”

  • 绕过柜台风控

    业界震惊伊世顿的交易速度,天下武功唯快不破。

    “远程植入伊世顿公司托管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服务器的,一套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,是安东及其境外技术团队设计研发的,,以此操控、管理伊世顿账户组,伊世顿公司总经理高燕等人交代。”

    “该公司账户组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.03秒一笔,一秒内最多下单31笔。”伊世顿案情通报。

    因为获得了“直连”乃至“渗透”交易所的特殊灰色权利是否意味着,伊世顿交易速度才会如此迅速。

    某家期货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,“其实这在期货公司是很常见的。境外下单,其实并不复杂,用远程就能实现,远程再加直接连到张江机房,就实现境外高速交易了,这根本谈不上植入攻击交易所服务器。境内以上海期货交易所CTP系统张江机房为例,小公司租一两个机柜放服务器,大公司会买许多机柜。客户直接用某一个直连交易所,和在场内马甲下单速度差不多。”

    广济桥资本人士表示,“很多机构都在做托管的行为,单子还是会过期货公司的风控,从期货公司的席位出去,不算直连。一般经过期货公司风控从用户程序出去的交易指令,至少他们会检查保证金。这部分无法避免的会浪费一些时间。如果跳过期货公司柜台,一是可以透支资金,二是可以节省时间,主要目的是后者。”

    “在全面负责伊世顿公司与交易所、期货商的对接工作中,华鑫期货技术总监金文献隐瞒伊世顿公司实际控制的期货账户数量,并协助伊世顿公司对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进行技术伪装,进而违规进场交易。”案情通报显示。

    案情通报印证了早在8月末即有的市场传言,“华鑫期货对外假称使用中金所的技术飞马系统,境外客户(仅一个)利用其独立系统谋利,技术总监予以支持。”

    “绕过风控,和其他采用类似策略的团队就完全不在一个起跑线了,要知道,高频获利与否往往就在1ms(0.001秒)之间。” 广济桥资本人士表示 。“ 因为直接将期货公司和交易所的交易对接(的程序)都拿出去给再开发了,导致华鑫期货技术总监被抓,绕过期货公司的风控,这个是违规行为。”

    “幌骗”交易再现

    除伊世顿绕开柜台风控以及开设30余个账户的交易行为外,“Spoofing(幌骗交易)”被认为是其显著特征,业内人士的讨论中这样认为。

  • 闪电崩盘

    2010年5月6日 美股发生的“闪电崩盘”事件,是所谓“幌骗交易”中最著名的案例,5年后美国司法部控告英国高频交易员,36岁的萨劳,指他涉嫌以“幌骗交易”,即利用自动化程序,设下大量指数期货沽盘,推低价格后取消交易,让自己能够以低价购买图利。这一切导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瞬间暴泻近千点,美股市值蒸发近万亿美元。

    “伊世顿账户组申报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最新价格,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自动批量下单、快速下单,实现包括自买自卖(成交量达8110手、113亿元人民币在内的大量交易。”前述案情通报这样显示。

    “幌骗交易”采用超高速度进行诱骗、撤单及下单的前提是,了解其他交易者的报单情况。

    前述量化交易人士表示,“相较海外成熟市场交易所,中金所的行情切片为500ms回报一次是很慢的,中国交易所的市场数据是对这种操作很不利的。对于500ms内发生了哪些成交?你不知道全部,知道的只是结果,即不能准确了解500ms内订单簿内发生的实际情况。”

    伊世顿利用托管服务器与交易所撮合主机在同一局域网内,从而提前获知其他交易者的报单信息,对市场进行操纵,即了解订单簿在500ms内的交易情况,业内人士这样认为。

    “第一,交易所撮合主机内不可能放外来程序;第二,托管服务器和撮合主机直线距离十几公里,实际上是网络隔离的,不可能有这样的漏洞。编码直接到客户的制度是中国的期货市场架构,客户的每笔操作交易一举一动,交易所都是知道的。只有极少数签了保密协议的人才知道客户信息,交易所内部是有严格的保密制度。”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这样表示。

    结合伊世顿的非法利用30余个账户,某私募高频交易人士分析,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,绕过期货公司柜台风控的伊世顿,采用高频订单流去探测500ms内订单簿价差和深度,从而判断超短时差的方向。

    私募高频交易人士上述中观察到,这只是基本手法,如果结合案情通报中提及的高达8110手、总额为113亿元人民币的“自成交”,可能是更为简单有效的操作手法。

    量化交易资深人士表示,“伊世顿要比其他交易者相对更了解500ms行情内订单簿内究竟发生了哪些成交,因为是多账户进行自买自卖。要超越其他采取高频订单流探测订单簿的高频交易团队,并获取超额收益,要掌握了相对更为准确的成交数据,通过多账户自买自卖这种违法行为确凿无疑。”

    很多业内人士指出,国内众多采用高频交易方式参与期指交易的团队,早已在中金所连续祭出限制交易措施后收手,部分转战商品期货延续原有策略交易,但由于交易量不如期指,收益差强人意。

    2014年5月5日CFTC(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)对萨劳案的调查报告,21世纪经济报记者道,报告中表示“高频交易者的行为并非造成美股闪电崩盘的原因,但加剧了价格变动,并在E-mini期指订单流出现不平衡时,造成了成交量的急剧增加。”

    “伊世顿案更细致的案情披露和处理情况,对行业的未来会产生巨大影响。”量化交易资深人士表示,“最近我们格外谨慎,以往认为没有问题的交易也主动停掉了。根据最近几个月的监管措施,我们担心接下来除高频交易以外,采用其他策略的程序化交易也会被牵连,并被认定为股市大幅调整的罪魁祸首。

转载自 程序化交易者 论坛


More